孔子什么时候学的易经

2024-06-03

已经50岁的孔子,为何还要从头学《周易》?

能够确切记载的文字、考证的,《春秋》《左传》纪年,记载自周而已。所谓《书》经《尚书》等,记载三皇五帝;可是,被考证是伪书,不在话下。

《周易》是儒家的文化,是道家的文化,是孕育中国一切文化的文化,它是本、是源。 孔子到老了才有时间仔细研究,说明活到老学到了,比我们名气大更优秀更有成就的人老了都很努力,我们也要努力。

已经到第六爻,读了也没什么机会了,准备出局了。孔子五十左右研究《易经》,他需要的是减少过失。

通过孔子编写《易传》,使得占卜的功能淡化,更多的运用科学道理,通过八卦将枯燥神秘的符号表达出来,让人更容易理解。

孔子读易经的故事?

从孔子读易经的故事受到了启发:应该勤奋、多思考,学会融会贯通。孔子的思想很多来自于《易经》,有很强的依据。儒家所倡导的修身、齐家、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与《易经》元、亨、利、贞、关联性很强。

韦编三绝 韦: 熟牛皮;韦编: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;三:概数,表示多次;绝:断。孔子为读《易》而翻断了多次牛皮带子的简。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多次。比喻读书勤奋。

成语韦编三绝说的是孔子勤奋读书的故事。孔子晚年的时后,对易经非常有兴趣,决心把它读通。 当时的书是把竹片用牛皮绳编连起来,然后在上面刻字而成的。

一代“圣人”孔子为何说自己后悔学《易》晚了:若五十岁开始学就好

易经》。这句话出自《论语•述而》第十七章,原文是:子曰:“加(假)我数年,五十以学《易》,可以无大过矣。”译文:孔子说:多给我几年时间,让我能在五十岁时钻研《易经》,就可以不致有大的过失了。

孔子说:在让我年轻他几十岁,从五十岁开始学《易经》,做人就不会出现大的过错。(小注:孔子说这句话的时候已经七十多了,所以按字面翻译成:在给我几年时间,到了我五十岁时候学易。。这就出问题了。

孔子说:“到五十岁学习《易》,我便可以没有大的过错了。”我也在50岁的时候再学《易》吧,太难看懂了。呵呵【原文】 子曰:“我非生而知之者,好古,敏以求之者也。

所谓“学易”而后“无大过”,其实际意义就是“知天命”之后可以“无大过”,因此,“知天命”才是关键。在孔子看来,《周易》正是讲“天命”与“知天命”之学,也就是“天人之际”的学问。

为什么当初孔子说他五十岁学了《易经》就无悔了呢?

孔子就说过:“五十岁来学《易经》可以没有大过失了。” 曹操、袁遗到了老年却更专心致志;曾参七十岁才学习,仍名闻天下;荀卿五十岁才游历学习,仍成为儒家大师;公孙弘四十多岁才读《春秋》,凭此就做上丞相。

孔子从55岁开始奔波列国,头尾14年,其间,之宋时应为59岁。

在经历50年起落沉浮的沉淀后,孔子与五十岁这一年再一次仔细研读《周易》后感慨,原来这本书不是讲“算命 ”的而是讲天地万物自然变化规律、法则的。

孔子对于《周易》的学习表明他具有活到老,学到老,乐天知命而又积极进取的精神。孔子说,“五十而知天命”,这里说“五十以学《易》”,学《易》和“知天命”都是对于人生意义的探求,对于天人之际的思索。

孔子说:“五十读易,可以无大过矣”有几层含义:(1)据传说,孔子在五十岁以前,并没有机会看到易经(见附录)。(2)老年人的阅历比较丰富,对易理能够心领神会。(3)既然五十能够通彻易理,做事当然不会有大错。

孔子为什么早年不学易而晚年学易

晚年学易,在周游列国之后,重被迎回鲁国的时候,此时孔子已近70岁。

子曰:“加我数年,五十以学《易》,可以无大过矣。”《论语·述而》之十八 【壹】孔子说:“多给我几年时间,让我能在五十岁时钻研《易经》,就可以不致有大的过失了。

相传,在孔子晚年攻读《周易》的时候,曾翻来覆去地读,竟使编联《周易》的绳子断了好几次。

孔子五十读易,但不代表其年轻时不读,但早读与晚读、早阅与晚修不一样。一如我们今天读古史,十六七年纪读过史记三国就觉得饱读,再到四五十岁再读,才知昔日之读只是徒听故事、从未入心。

——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译文:孔子到了晚年非常喜欢《周易》,他给《周易》编写了《彖》《系》《象》《说卦》《文言》等注释书,孔子读《易经》的次数之多,竟把编联简册的编绳翻断了多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