易经卦辞爻辞解释

2024-06-09

易经中的彖辞、象辞、爻辞各指什么

(1)《易经》中说明各卦意义的文辞。引证解释⒈说明《易》六十四卦每卦要义的筮辞。即各卦卦形、卦名之后为卦辞。一说,卦辞包括卦形和卦名。见高亨《周易大传今注》卷首。

《易经》中“彖”的意思是总括,也有“断”的意思。《易经·系辞上》:“彖者,言乎象者也。”认为“彖”为“断”义,卦辞依卦象以论断吉凶。孔颖达疏;“彖谓卦下之辞言,说乎一卦之象也。

它与“爻辞”相对而言。例如乾卦,“元亨利贞”就是彖辞或者卦辞;其余六爻的筮辞就是爻辞。爻辞只断定该爻的吉凶,彖辞则断定整卦的吉凶。古人把“彖”解释为“断”,就是“断定”(吉凶)的意思。

《周易》中八卦的卦辞分别是什么意思?

九四:可贞,无咎。象曰:可贞无咎,固有之也。九五:无妄之疾,勿药有喜。象曰:无妄之药,不可试也。上九:无妄,行有眚,无攸利。象曰:无妄之行,穷之灾也。

第34卦 雷天大壮(大壮卦)壮勿妄动 中上卦 象曰:卦占工师得大木,眼前该着走上路,时来运转多顺当,有事自管放心宽。这个卦是异卦(下乾上震)相叠。震为雷;乾为天。乾刚震动。天鸣雷,云雷滚,声势宏大,阳气盛壮,万物生长。

乾 qián 乾指天;象征着浩瀚的宇宙,是世间万物的原动力,也代表着人的大脑,代表君,父,五行中指的是金,地理位置上代表着南方。

《易经》中的卦画卦名,卦辞,爻辞有什么区别,什么意思

【注释】 ①乾,卦名。 《周易》以卦为单位,全书共六十四卦。每卦有四个组成部分。即卦画、卦名、卦辞、爻辞。易卦的结构分为三个层次,最小的单位是爻,基本单位是经卦,每卦由二个经卦,或者说由六爻组成。

爻辞意思如下:爻辞指说明《易》六十四卦各爻象的文辞。如“初九:潜龙勿用。”“初九”是爻题;“潜龙勿用”就是《乾》卦初爻的爻辞。

《象传》和《彖传》二者的共同点是:通过阐释卦辞、象辞所蕴涵的道理,告知人们如何正确决定自己的行动。《文言传》是专门解释乾、坤两卦的一部文笔优美的哲学散文。

周易八卦的卦象以及爻辞

因此,任意两个经卦相重叠可以得一别卦。六十四卦是由八经卦相重而成。故从卦画看,一别卦由两经卦组成:居下部分称内卦(又称 *** ),另一部称外卦(又称上体)。

每一个卦都是由六个爻组成的,因此都有六句爻辞。从下到上,依次为初爻,二爻,三爻,四爻,五爻,上爻。如果是—(阳爻),就以九代表,如初九三。如果是--(阴爻),就以六代表,如初六二。

对于八卦不要有过多神秘色彩, 它在汉族文化中与阴阳、五行一样用来推演世界空间时间各类事物关系的工具。 易经卦辞谁写的? 5分 文王作卦,周公作辞。

下篇为原书的卷卷四,翻译了原书对六十四卦的逐一讲解,并运用大量图表将各爻、各卦在不同事情上的吉凶进行了整理,使读者查阅起来更加方便。

什么是上卦下卦

周易姓是上卦,姓名笔画分别用姓和名除8,不足8的以实际数起,姓为上卦,名为下卦。如果除尽了按8算。以繁体字为准。

易经中的上卦代表天,下卦代表地。上卦是虚幻的,无法触及;下卦则可以触摸。古人对上卦下卦总结出八个字,即“在天成象,在地成形”。下卦是指有形的,可以触摸得到的,比如地面上的,近处的和眼前的事物。

下卦代表地,上卦代表天。所以下卦是指有形的,可以触摸得到的,地面上的,近处的、目前的事物。而上卦,就只能看到一个虚幻表象了。如星星、云雾,看得见摸不着,指远方的、天上的、未来的事物。

《易经》第三十卦 离 离为火 离上离下 离卦之火天大有卦,六二爻变,下离为子,变乾为父,父子同德。 坎者陷也。 陷必有所丽,故受之以离;离者丽也。

相关文章推荐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