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十岁读易经

2024-06-01

子曰:“假我数年,五十以学易,可以无大过矣。”

藕益大师说:“学《易》方无大过,《易》其可不学乎?今有穷年读《易》,而过终不寡者,其可称学《易》乎?”意思是,学了《易经》而过失不越来越少的人,不能说学了《易经》。

子曰:“加我数年,五十以学易,可以无大过矣。”译文:孔子说:“再给我几年时间,到五十岁学习《易》,我便可以没有大的过错了。”子所雅言,《诗》、《书》、执礼,皆雅言也。

”子之燕居,申申如也,夭夭如也。子曰:“甚矣,吾衰也久矣!吾不复梦见周公。”子曰:“志于道,据于德,依于仁,游于艺。”子曰:“自行束修以上,吾未尝无诲焉。

儒、释、道三教都从易经中汲取智慧,为什么孔子五十岁才读易经

在经历50年起落沉浮的沉淀后,孔子与五十岁这一年再一次仔细研读《周易》后感慨,原来这本书不是讲“算命 ”的而是讲天地万物自然变化规律、法则的。

孔子到了晚年才开始学《易经》。《易经》是很难读懂的一部古书,孔子下了很大的功夫,才把它全部读了一遍,还只是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。接着,他又读了第二遍,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。

儒释道,简称“儒释道”,是中国三大传统。儒家的创始人是春秋末期的孔子,以“仁”为最高信仰,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。道教的创始人是春秋末期的老子,他以“道”为最高信仰,倡导“无为而治”的道教核心思想,也是中国本土。

儒、释、道三教都从易经中汲取智慧,为什么孔子五十岁才读易经?

儒释道,简称“儒释道”,是中国三大传统。儒家的创始人是春秋末期的孔子,以“仁”为最高信仰,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。道教的创始人是春秋末期的老子,他以“道”为最高信仰,倡导“无为而治”的道教核心思想,也是中国本土。

孔子从55岁开始奔波列国,头尾14年,其间,之宋时应为59岁。

在经历50年起落沉浮的沉淀后,孔子与五十岁这一年再一次仔细研读《周易》后感慨,原来这本书不是讲“算命 ”的而是讲天地万物自然变化规律、法则的。

儒、释、道三教都从易经中汲取智慧,为什么孔子五十岁才读易经?

已经到第六爻,读了也没什么机会了,准备出局了。孔子五十左右研究《易经》,他需要的是减少过失。

儒、释、道三教合一的思想。肇始于南梁梁武帝时,直至隋唐代儒、佛、道三教,这种“合流”并不能掩饰彼此之间的排斥和斗争,直到元明并渐由论难而趋于融汇调和。

孔子说:“五十读易,可以无大过矣”有几层含义:(1)据传说,孔子在五十岁以前,并没有机会看到易经(见附录)。(2)老年人的阅历比较丰富,对易理能够心领神会。(3)既然五十能够通彻易理,做事当然不会有大错。

已经50岁的孔子,为何还要从头学《周易》?

已经到第六爻,读了也没什么机会了,准备出局了。孔子五十左右研究《易经》,他需要的是减少过失。

意思是孔子晚年喜欢读《易经》,并且撰写了《彖》上下、《象》上下、《系辞》上下、《文言》、《序卦》、《说卦》、《杂卦》等,合称"十翼",又称《易大传》。孔子勤读《易》书,致使编缀的皮条多次断开。

古人活到五十岁,就算是老年了,孔子说“加我数年,五十以学易”,这说明一个人活到五十岁很不容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