诸葛亮眼高手低

2024-05-30

为什么易中天对于郭嘉和诸葛亮才华方面的评价有着天壤之别?

事实上,除了“乐不思蜀”这句成语外,刘禅对于中国历史半点贡献都没有。辅佐这么个东西,有什么意思?所以诸葛亮很累。

易中天吹出来的。以至于现在好多人一知半解的人认为郭嘉是军事家是军事奇才。甚至出现了郭嘉不死,卧龙不出的狗屁论调。很可惜,那是胡扯。郭嘉强在情报分析和看人上,但他的出谋划策水平也就是A+。

易中天认为: 第一, 他们都是少年天才,出山时都只有二十六七岁。 第二, 他们都“审于量主”(谨慎地选择主公)。 第三, 他们都“谋功为高”。 第四, 他们都忠心耿耿、竞竞业业、鞠躬尽瘁、死而后己。

诸葛亮跟错刘备,否则早就一统中原?易中天直言:他就是眼高手低

至于刘备诸葛亮,他说“孤家寡人有孔明,鱼儿有水。”诸葛亮一直是智慧的代表,所以看完三国演义,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一样的疑问,为什么诸葛亮跟着刘备却不跟着曹操?其实这个问题离不开汉代的选官制度。

综上所述,说诸葛亮尽管聪明绝顶,但还是“犯了3个错误”的说法,还是不能绝对认同的。跟什么人结果好与坏,有时候是天时地利人和的问题,诸葛亮跟随刘备应该还是无怨无悔的。

我觉得并不是一个错误的决定,虽然诸葛亮最后没有北伐成功。但是诸葛亮的一生非常精彩。如果诸葛亮没有跟随刘备的话。他有可能就不会获得这样精彩的人生。 更不会名垂千古。

马谡失街亭文言文翻译

当时有久经战场的老将魏延、吴壹等,议论者都说应该以这些人为先锋,而诸葛亮违背众人意见提拔马谡,任命马谡为先锋,统领各军前行。魏明帝曹叡得知蜀汉来伐后,派大将张郃总督各路军马在街亭阻挡马谡。

马谡失街亭 诸葛亮平定南中之后,又经过两年准备,公元227年冬天,就带领大军驻守汉中。因为汉中接近魏、蜀的边界,在那里可以随时找机会进攻魏国。

马谡失街亭: 诸葛亮让王平叮嘱马谡布防方法来守住街亭,马谡一意孤行结果丢了街亭。诸葛亮听说后很生气但他又爱惜人才。

评价一下诸葛亮(300字左右)

诸葛亮是一个维护封建纲常和崇尚儒家忠义道德的正统思想家。但是诸葛亮并不墨守儒家教条,他尊王而不攘夷,进兵南中,和抚夷越,在三国中执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。诸葛亮以“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”的精神成为后世的楷模。

诸葛亮虽然经年征战,未有匡复之功,但以蜀弱之资,挑战曹魏强敌而不畏惧,士卒用命而不惜顾,人民尽其力而不埋怨,诸葛亮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。要说有缺点的话,就是此一复兴汉室未果。

诸葛亮是伟大的家、军事家,诸葛亮富国强兵尽管是为了“兴复汉室”,然而客观上为整个巴蜀地区带来了一段时间的安定、繁荣与和谐。“三国时期,诸葛亮治理的蜀国是‘最好’的,也就是清明、经济发达、人民安定。

诸葛亮聪明绝顶,为何还看错这四个人?

诸葛亮最大的败笔是重用了小人杨仪,反而杀害了一位得力干将魏延。诸葛亮年老了,身体也透支了,难免有些老糊涂,才会犯错。诸葛亮如此聪明,他其实知道杨仪不是什么好人,也不是什么有才干之人。

因为马谡首先不是勇将,冲锋陷阵这种事不太合适;其次,这人从来没干过独当一面的大事,大家不放心。大家比较认同的人选有两个:魏延和吴懿。这俩人作战勇敢、经验丰富,可是却被诸葛亮果断的否决掉了。

姜维、诸葛瞻、董厥,这三个人的不作为、乱作为,都要为蜀汉的瓦解承担相应的责任,诸葛亮在九泉也要自己反省,如果不是选错了这三个人,而是重用真正的有才之士,刘备和诸葛亮打下的江山也不会那么快就瓦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