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干地支纪年法由来简介,天干地支纪年法换算

2024-05-29热度:16922

干支纪年法的来历

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,组成了干支纪法。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,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,此外还曾用来纪月、纪年、纪时等。

干支纪年法到底是谁发明的,无法考据。根据现有的考古资料可以知道干支纪年的出现时间,但是却无法从已知的资料里面得知发明者。干支纪年法,可以和现在国际上使用的一个历法并列。

干支纪年法是我国农历用来计算年、月、日、时的方法,就是把每一个天干和地支按照一定的顺序而不重复地搭配起来,用来作为纪年、纪月、纪日、计时的代号。

干支纪年法是如何纪年的?是何人发明的?

干支纪年据说出自黄帝时代,萌芽于西汉,始行于王莽,通行于东汉后期 干支纪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。

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,组成了干支纪法。 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,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,此外还曾用来纪月、纪年、纪时等。

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年、纪月、纪日和纪时等。干支纪年萌芽于西汉时期,始行于王莽,通行于东汉后期。公元85年,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。

天干地支纪年以正月初一为起点。东汉初期,光武帝刘秀时期民间已使用干支纪年。延至汉章帝元和二年(公元85年)干支纪年被以命令的形式颁行于全国。尔后各朝各代,实行年号纪年之外,并以干支法作为纪年,沿行不废。

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说法起源于郑文光所著的《中国天文学源流》一书,传说是轩辕黄帝时期的大挠氏最早创立。

中国古代天干地支纪年法?

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。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。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,周而复始,循环记录,这就是俗称的“干支表”。干支纪年以每年立春换年。

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。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。把干支顺序相配正好六十为一周,周而复始,循环记录,这就是俗称的“干支表”。干支纪年以每年立春换年。

什么是天干地支天干 共十个字: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庾 辛 壬 葵 这十个字分别对应:1,2,3,4,5,6,7,8,9,10。

怎样用天干地支计算年份?

天干、地支按照一定规则(阳干配阳支,阴干配阴支。或者说单配单,双配双)可以搭配成60对,也就是一个甲子(60年),周而复始记录时间。

举例:1995年是乙亥年,推算其10月的干支?解逢乙年,戊寅为第一月,推算其十月的干支是丁亥。

如果这天带“丁”和“壬”,子时为“庚子时”;如果这天带“戊”和“癸”,子时为“壬子时”。年、月、时的干支比较好理解,日干支稍微有些复杂。在推算日干支的时候,先给干支编序号。

十天干: 1甲、2乙、3丙、4丁、5戊、6己、7庚、8辛、9壬、10癸;十二地支:1子、2丑、3寅、4卯、5辰、6巳、7午、8未、9申、10酉、11戌、12亥。

(2)计算时,年最后一位的数对应天干的编号、用年数除以12,得到的余数对应地支的编号,合起来就是该年的干支纪年法。

古人常用天干地支来纪年,具体是怎么使用的呢?

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,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,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,组成了干支纪法。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,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,此外还曾用来纪月、纪年、纪时等。

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,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,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,组成了干支纪法。天干地支二者的组合,产生了六十甲子,在中国采用公历之前,人们长期用它记年、月、日,如甲子年、丙寅年、戊辰年等。

分类: 文化/艺术 >> 历史话题 解析:天干是十个,地支是十二个,干为主干,支为分支,两个相对的命名 应当是一起出现的。在商朝开始出现天干与地支配和用以纪日,使用干支纪年要更晚一些。

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,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,此外还曾用来纪月、纪年、纪时等。我国古人用这六十对干支来表示年、月、日、时的序号,周而复始,不断循环,这就是干支纪法。

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”,和十二个地支“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”。从由甲子开始十个字与十二个字轮流,轮流五圈正好六十年,弟六十一年又从甲子开始,六十年一个轮回,这就是干支纪年法。